郝文勉:教授,编审,博士,《中国出版年鉴》杂志社社长,线装书局副总编辑。
读书人应该每天都向书致敬。读书行为,可以说是人类的一个心灵仪典。仪典,是盛大庄重的致敬方式,人类表达对事情的崇拜,就要通过一种仪式来举行。读书,我想提升到“仪典”层面来进行探讨,是因为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书忠实记载了人类无比崇高的思想,展现创造、进步的轨迹。历史原来是一部书。我们读历史,读的是什么?实际上读的就是书。创造历史、写好历史就是人类的任务。书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标志,任何时代都要用创造的光辉成果丰富历史,这个是大家认同的。从古到今,从迄今发现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一直到现在,人类都是为“书”而努力。
今天(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联合国把今天定为读书日,是很有意义的。为什么要定它为读书日?世界读书日主旨宣言说:“希望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人,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裕,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这段话可以给我们答案与启发。它提的四个方面: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在这四个方面所产生的“大师们”,这就是今天我要跟大家讨论的问题。世界读书日不是让大家读一般的书,而是要向大师们致敬,要阅读经典。
01
走近图书
今天给大家讲书,讲书是怎么来的?“书”这个字形,甲骨文里面没有,甲骨文里有一个手握笔的象形字“聿”,是繁体字“書”的上半部分,体现了“书”的本质。
甲骨文时代的“书”叫什么呢?叫“册”和“典”。“册”是加工过的竹简,然后用绳子把他捆起来。我们现在说的“几册书”,实际上就是甲骨文的“册”字。但是现在看到的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牛骨的上边,刻在竹简上的“册”已经没有了,这是因为竹简易于腐烂,不宜保存,可能烂掉了,但是作为甲骨文的象形字“册”仍然存在。竹简在商代就已经出现,现在见不到实物,现在见到最早的是战国的竹简。另外还可以发现线装书的起源至少应该追溯到商代,甲骨文时“册”是用线绳给它穿起来的,都是用线装。现在一般认为线装书发生在宋代,不符合实际。
“书”在古代讲的是一种书写行为,并不是仅指我们现在的“书”这种典册形式。在古代“书”是一个动词,是书写的,然后才演变为一个书写的成果形式“书”。现在说的“书法”,实际上也是书写行为,是在写字的基础上讲究书写艺术的一种方式。
“图书”一词最早出现于《史记·萧相国世家》,刘邦攻入咸阳时,“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这里的“图书”指的是地图和文书档案。古代“书”进一步被引申为一切文字记录,后来人们从实践中认识到,这些记录的材料可以改变成总结经验、传授知识的工具。于是便出现了专为传授知识、供人阅读的著作,于是著作图书就和档案材料分开了。
图书的形式是随时代发展的,不断出现新的载体,千古不变的是图书内容。图书是以传播文化为目的,用文字或其它信息符号记录于一定形式的材料之上的著作物,图书是人类思想的产物,是一种特定的不断发展着的知识传播工具。图书是用文字或其他信息符号记录于一定形式的材料之上的著作物。
通过对“书”的起源分析,可以认识要成为一本书,主要有这三个要素:第一,要有好的内容,发明创造思想知识。第二,要有方式,表达的工具,你是用文字还是用图像等等,不是说光文字能够做成图书,我们的图像也可以,雕塑舞蹈都行,所以这是表达的方式不一样。第三,是形态,形态就是说用什么材料做成书?用纸做还是用甲骨做?还是用竹简做?还是用现在的电子数字形式做?所以这个书的三要素都具备,这是图书最重要的地方。
02
书的形态
书是用笔写字画图等表达思想意愿,写画到哪个载体上就以载体命名其书。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物质生活的丰富,都不断促使改变和丰富着书的形态。现在“书”的概念,一般只认为是纸做的叫书,其他材质的不叫书,实际上这很狭隘,其实历史上书的形式很多。到底现在书有多少种形态?可以从历史上去查找。
最早的可说是岩画书。岩画是一种石刻文化,人类祖先以石器作为工具,用粗犷、古朴、自然的方法—石刻,来描绘、记录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它是人类社会的早期文化现象,是人类先民们给后人的珍贵的文化遗产。岩画是较早出现的书,一部巨书。荒古人类遗留在岩石上的画面,最早的据说已有四万年的历史,绵延至现代的原始部族仍有制作,今天被人们发现的岩画遍及世界五大洲,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分布于欧洲、非洲、亚洲的印度和中国。中国古代的岩画非常多,人们用山岩做载体表达情感,叙说故事,非常生动。
陶书。考古发现的很多陶器上面有很多符号,是陶书。古人在陶器上刻画的文字符号,较有名的如半坡陶符、丁公陶文、高邮陶文等,另有学者指出陶文可能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
甲骨文也可以称为书。甲骨文是1899年发现的,至今来说是世界伟大的发现。殷商以前,没有确切文字记载,都是传说,发现了甲骨文,才知道我们的历史在商代已经成熟了。甲骨文内容为记载晚商盘庚迁殷至纣王间254年之卜辞,距今3600年历史。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代后期王室用于占卜吉凶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内容一般是占卜所问之事或者是所得结果。甲骨文有一个很完整的体系,内容记载有前辞、命辞、占辞、验辞这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结构俱全的卜辞很少,大多残缺不全。但是通过甲骨文大家看,这是最早的书,记载得非常详细。2017年11月24日,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金文书。金文实际上在殷商时期就有,这个商代不得了,书的材质较多。商代的金文,一块上面铸刻的字比较少,如商代金文“后母戊”鼎,有说“司母戊”鼎,这个“司”和“后”是一个字形,我们念“后”,不念“司”。现在所称金文实际是周代金文,金文到周代就大大发展了。周代的金文一篇内文字非常多,看这个毛公鼎,为西周晚期宣王时器铭,因作者毛公而得名。清道光末年出土于陕西岐山县。毛公鼎腹内铸有铭文32行、499字,是现存青铜器铭文中较长的一篇。为现在发现先秦时代金文字数最多一鼎。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铭文叙述周初文、武二王与毛公先祖君臣相得国势鼎盛之事,而目前天下动乱,四方不宁,宣王任命毛公全权治理国家内外之事,并要求他克勤职守,修身养德,向天子负责,不要发生让先王忧虑的事情。最后赐给他以一些器物以示鼓励。毛公将此事铸于鼎上,以资纪念和流传后世。
石刻书,就是刻在石头上的文字。中国历史上石刻记载繁多,这是一种主要记载的材质。现在看到的石碑,比比皆是。中国原始先民曾在石头上刻画符号记事,文字发明之后,自然也把字刻在石头上。我国现存最早的刻石文字是春秋时期的秦系文字石鼓文。石鼓文于唐代初发现于天兴三畴原(今陕西省宝鸡市凤翔三畴原)。到了秦代,秦始皇到处巡游,勒石记功,现在能看到的秦代石刻有六块碑,是秦始皇在位12年所留下的记功刻石: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峄山刻石、碣石刻石、会稽刻石、之罘刻石。这六块刻石文字就是典型的秦篆,即小篆,也叫玉筋篆,相传为李斯所书。小篆的出现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对文字进行了系统整理,使之整齐划一,线条精细一致,结构谨严,排列均等,这较之过去的金文加强了目识的功能。
西汉刻石非常苍劲。如《五凤刻石》为汉宣帝五凤二年(前56)之物。残存“五凤二年鲁州四年六月四日成”13字,隶书,略带篆势,无波磔,反映了其时文字由篆向隶演进的大趋势。东汉前期百年左右,是对隶书碑刻艺术进行探索的时期。其主要形态为砖石墓葬中石刻画像所附刻的题记、筑墓石工的勒名以及民间石刻契约等,但迄今出土的数量已远远超过了西汉时期。汉隶碑刻数量之多、艺术水平之高,在桓、灵之世登峰造极。汉代碑刻传存的达400余种,其中绝大多数是东汉作品。东汉碑刻著录于文献的约700余种,其中有传世拓本、对后世产生较大影响的拓本约170多种。特别是代表汉代书法最高水平、作为后世最高经典的名碑,几乎全部是2世纪后半期的产物。
东汉隶碑是两汉书法最优秀的代表,它完美的体现了汉朝的时代精神。《熹平石经》为东汉灵帝熹平四年(175)官方校正《六经》的文字刻石,刻于碑石计《诗》《书》《礼》《乐》《易》《春秋》共48石,由蔡邕书丹于石,全为标准隶书,立于洛阳鸿都太学门外,作为标准范本,这是继中国书史上仓颉、李斯之后又一次“书同文”现象。此碑是汉碑书法的总结,隶书的法度至此全备。此时六经,通过书艺手段,又一次得到宜传普及。但是石经刻立不久,即遇汉末董卓之乱,又遭晋永嘉之难,石皆残毁,荡然无存,传世旧拓,大多为宋明重刻本。直至1922年以后,陆续出土不少残石,使我们见到了当年隶书的风采。虽说东汉发明了纸,但当时没有普遍的应用,它还是在石头上刻书。
简牍起源于商代,《尚书·多士》:惟殷先人,有册有典。西周和春秋时期有竹木简上记事的方式,竹简是我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书籍形式,是造纸术发明之前以及纸普及之前主要的书写工具,这在传播媒介史上是一次重要的革命。竹简是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片,战国至魏晋时代的书写材料。是削制成的狭长竹片(也有木片,称木简),牍比简宽厚,竹制称竹牍,木制称木牍。均用毛笔墨书。甲骨、金文中就已经有由简册编连而会的“典”“册”等字,但迄今为止,尚没有在商、周遗址中发现过简书的痕迹。据出土的文物资料看,最早使用竹简的为战国时的楚国。由于竹简的特殊书写材料,使得文字的笔画有了根本转变,结构也发生变化,一种新的书体“隶书”孕育而生。战国楚简非常丰富,有曾侯乙墓楚简、信阳长台关楚简、长沙仰天湖楚简、江陵望山楚简、荆门包山楚简等。
还有写在帛书上的,材质是绫罗绸缎。绢帛作为一种书写材料,《墨子·尚贤》《晏子春秋》等文献已有记载,但直到20世纪40年代长沙东南郊子弹库楚帛书出土后才得以见到战国中晚期帛书的形状。楚帛书1942年流入美国。楚帛书长仅38.7厘米,幅宽仅47厘米。它的四角有青、赤、白、黑四色的树枝图像,四边周有文字十二段,每边三段,各段附有一个神的图形,中间有两大段文字,一段八行,一段十三行,方向颠倒,每段文字又各自分为三节,每节末尾都以朱色方框为记。
纸质的书,实际上真正纸质的书从宋代才大量开始。虽然说汉代蔡伦发明了纸张,但是那个纸不能印书。所以晋代王羲之他们也用纸张写字。现在真正用纸做书是宋代开始。纸质书也有很多样式。卷轴装,就是现在装裱书画的一种形式,卷轴装给它卷起来,是书的形式。旋风装,古代做书用一个底,然后把一页一页挨着装在一起,就像旋风一样,这是一种装订的形式。经折装,就是把这个书给它折叠起来,念经的寺院要做这个,这样好翻页。但这个书不能太厚,一厚了就不行。还有蝴蝶装,像个蝴蝶一样书页两边分开。这是有纸之后才出现了这么多的样式。包背装,实际就是弄好以后,后边在回一个皮儿。像现在里边儿印好了再用一个封面给它包上,这都是包背。线装书,就是在以往那些书的基础上成形的,现在成了中国古代典籍的代表。线装书是中国古代发明的集合体,纸是宣纸,宣纸已经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了,活字印刷是宋代发明,一直影响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传播千余年。
现在的电子书,数字出版的网络书,等等,彻底颠覆了传统阅读的观念。现在读书都是读屏了,手机上读,电脑上读,通过网络来读书,科技的发展带来了书的变革。可以理解为是数字化的文字内容出版物。国家新闻出版总署2010年10月10日发布《新闻出版总署澳门新葡游戏网发展电子书产业的意见》提出建立电子书行业准入制度,对从事电子书相关业务的业实施分类审批和管理。并命名为“电子书”,并界定为“新型出版物的主要形态”,其定义是预装或下载文字、图片、影音等数字化内容出版物的手持阅读器的简称。
03
书的形成
一部书要经过好多的程序,很不容易。首先要策划选题。要研究这个书怎么去创作编写,怎么对社会更有效?譬如《四库全书》,是乾隆动用了全国的人力物力去做这部书,至今这部书中华民族都觉得很伟大。商务印书馆这几年做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出到700种了,介绍世界上有价值的书籍(有名的、第一部的或者是代表作)。商务印度馆从1980年开始做到现在,是当今外国经典文化作品介绍到中国比较全的一套书。现在说著书立说,就是作者写书。书好不好,出版社是一个方面,重要的是作者。著书可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原创,一个是编创。
原创是开天辟地,从来没有的。原创就是人类的发明,是别人所没有的成果,像《老子》《论语》《墨子》等等先秦时代那些经典,包括清代的《红楼梦》等,就是原创。老子是原创,老子的《道德经》一共是5400个字,字数不多。这本书非常伟大,到现在,联合国说除了《圣经》以外,《道德经》就是发行量最大的一部文化名著。《三字经》是原创,它把中国古代的故事、典故,历史……通过通俗易懂的形式,编出来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通俗易懂,小孩都能读。后来有很多人编《三字经》,但都不如原创的那本。原创是提纯思想,就是作者自己的成果。国家新闻出版主管部门非常鼓励原创,曾经颁布有奖励原创的办法。如果不能原创,可以编创。譬如《古文观止》,它没有自己写作的东西,它纯粹是编的古人的东西。《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选定的。所选之文上起先秦,下迄明末,大体反映了先秦至明末散文发展的大致轮廓和主要面貌。共222篇。本书入选之文皆为语言精炼、短小精悍、便于传诵的佳作。衡文标准基本上兼顾到思想性与艺术性当然所谓思想性是以不违背封建正统观念为基准的。在文章中间或末尾,选者有一些夹批或尾批,对初学者理解文章有一定帮助。体例方面一改前人按文体分类的习惯,而是以时代为经,以作家为纬,值得肯定。《古文观止》把古代好的文章通过它的意图、宗旨编了出来,很受社会认可,这叫编创。
《唐诗三百首》同样如此,编选者蘅塘退士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5)编辑完成。编选这本书是有感于《千家诗》选诗标准不严,体裁不备,体例不一,希望以新的选本取而代之,成为合适的、流传不废的家塾课本。他们的选诗标准是“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既好又易诵,以体裁为经,以时间为纬。从五万多首唐诗中选出这三百首来,艺术而科学,虽不是原创,但对传播唐诗启蒙教育起到重要作用。唐诗选本不计其数。《唐诗三百首》是最受欢迎的一部。编选也是很重要的。出版编辑也是一项伟大的文化编创工作,为国家、社会、人民选编有价值的东西。比如,孔子是编辑行业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先秦的一些典籍是经过孔子编选的,非常便于学习,一直流传了下来。原创伟大,编创也伟大。
04
阅读是认识知识的行动
向书致敬,致敬什么呢?读书是最好的致敬。我现在要跟大家谈谈我对阅读的理解。阅读分成两个方面:一个是阅读,一个是经典阅读。
先说阅读,大家看上面“阅”这个字,说的是什么呢?《说文解字》释:“阅,具数於门中也。从门,说省声。弋雪切。”省声指汉字形声字的声符为某字的省略。省声的说法出于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注》:“从门。兑声。弋雪切。”“具数於门中也。具者、供置也。数者、计也。计者、会也。筭(算)也。”兑,《说文解字》释:“兑,说也。”会意。从人,从囗,八象气之舒散,兄者与祝同意。从八,与曾同意。今字作悦。本义:喜悦。“门”字里面有个“兑”。《说文解字》解释这个“阅”字,是人在“门”里边查数。这是个形声字,形声字有一个形旁有一个声旁,“门”是形旁,“兑”是声旁,“兑”还代表着一个高兴的味道,声旁不是乱用的,它还有强化字义的作用。“兑”与喜悦的悦都是一个声音。这个“悦”它为啥用“兑”作声旁,它是代表“高兴”的意思。阅读之“阅”应该是高兴的读书之意义。我们再看一个“觑”字,用“虚”做声旁,表达的意义与“阅”截然相反。这个字大家看看,“觑”是小觑,小觑是什么意思啊?不睁大眼睛来看你,而是眯缝着眼去看,是小看,不愉快的看,看不起的。
汉字造字的声旁至关重要,千万注意声旁在《说文解字》里面的创造,发现了汉字在造字的时候带着一种感情。做声旁,这个声音和意义都是连着的。这个“觑”字,见了令人害怕,而见了这个“悦”字他就高兴,这个“读”字,是一个言字旁,是说话的,这个“读”,也是个形声字,他是说要读出声来。咱们说读书是诵读,读出声。过去的诵读呀,都是要发出声来,不发出声,不叫读。而现在我们只要看,也叫“读”。所以阅读是两种行为。一种是查点数目,一种是读出声。从心理上说,这是一种愉悦高兴的。读书都是一个高兴的事情。不高兴的,就不叫“读”。
阅读的定义是“认识知识的行动”。首先,认识是阅读的目的。第二,知识是读书内容。阅读知识,这个知识,不管是生存的经验也好,思想也好,主要是对人生有用的东西,要借鉴它、学习它。第三,叫做“行动”,即阅读的方式。
阅读的内容是什么呢?是知识和思想。知识是一般的经验。思想是对规律的认识总结,对事物本质的解读。因此要阅读经典,学习思想。读经典的时候,一定要把他的思想精髓领会到。大家来看“毛泽东思想”,这是直接用“思想”标注的词语。“毛泽东思想”至今是我们的指导思想,它是对中国革命、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结合形成的一个体系。
阅读经典,就是要阅读它的思想。达尔文物种起源的思想,叫“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什么意思呢?事物都是竞争的,适者生存。“适”就是“适应”,你适应了这个环境,才能生存。我觉得这个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不容易。譬如有很多艰苦的环境有很多人适应不了都死了,但是有很多适应了的,无论环境如何,他都能适应并活下来,所以达尔文称之为“适者生存”。阅读时,就是要读其思想。
阅读是认识知识的行动,经典阅读是接受思想的行为,这个行为是主动的,是伟大的。所以要经典阅读,就是要把经典的作品、思想接受下来,成为血液变成行动,这叫阅读行动。
05
构建经典阅读系统
首先,确立伟大的目标。要读书,得先有一个目标:我要读什么书?要有一个伟大的目标。看周恩来,他就是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钱学森在外滩公园看到外国人立的“华人与狗不能入内”的牌子,他发奋要解决中华民族这个“耻辱”问题,他拼命地读书,后来做出举世瞩目的成就,终于把这个牌子“摘”掉了,谁还敢小看中国?钱学森是为中华民族不受欺负而读书。鲁迅读书的目标随着经历而改变。鲁迅开始学医的,后来留学经历让他意识到学医光救身体不行,还要救中国人的脑袋,他就弃医从文了。
第二,选择阅读文本。即读什么书?人类积累的知识无边无际,学科专业愈来愈细,而人的生命有限,不能全部读尽。一个人一生活100岁计算也难以读完,读书必须有所选择。经典阅读就是结合自己的理想、职业、环境、生活、兴趣爱好等各项条件,在符合大局的情况下选择能为社会做最佳贡献的阅读经典。围绕其检索收集经典书目。一个主题之下的书籍也是浩如烟海、数不胜数的,但更要悉心选择。原则是选择经典原著阅读。经典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最能表现本行业精髓的最具代表性的最完美的符号标志作品,原著是指前所未有的原创作品,开山之作。经典原著在文化史上享有最高的学术地位,阅读者直接和最高水平的书籍对话交流,免得阅读一般作品浪费宝贵时间。阅读者要实现“心灵对话”,唯一的途径选择就是经典原著,别无他路。
第三,博读多思。经典阅读不是单单读一种书,一类书,它是主攻方向。要深入阅读,必须扩大阅读范围,丰富知识,开阔视野。从古至今,专而博、博学多识是为学之根本要求。专与博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博是为了更好的专。《礼记·中庸》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广泛地学习,仔细地询问,谨慎地思考,清晰地分辨,专注地实行,五者缺一不可。通过五个方面努力达到为学目的。2013年12月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读书集成》全面反映了毛泽东的读书情况,书中收录了毛泽东阅读和欣赏的图书、文章、戏剧、书法1242种,涵盖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科学、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历史、文学、艺术、报纸杂志、工具书丛书类书等11类,所列书目,大部分是毛泽东作过圈画批注,或者有过评论引述的,其博学令人惊叹!这里给大家列几类书:第一类是马克思主义的书。《共产党宣言》等,因为它是我们共产党成功的经典。还要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第二类是中国传统的文化著作。如《四书五经》《二十五史》《楚辞汉赋》等,不需要读全,但可以选读。第三类,外国经典图书。第四个是古今中外杰出人物的传记。第五个就是近现代标志中国成就的学术著作。
第四,阅读成功路径。要阅读发现作品中人物解决问题的方法,关键之处,发人深省,阅读者要永远留存这些激动的成功瞬间。徐迟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是改革开放后描写科学人物的里程碑作品,文中极力渲染陈景润小时听沈元老师的一节数学课。
沈老师讲:“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这一席话让陈景润为之奋斗一生。从2006年6月开始,王立群开始为《百家讲坛》录制一部规模更为庞大的节目—《王立群读史记》。扎实的史学知识加上浅显易懂的语言,王立群将《百家讲坛》倡导的学术品位和大众口味有机的结合起来。
王立群说:“其实《史记》中的很多原文我都能背下来,但我不能那么讲,必须转化成现代汉语。”王立群在读史记之项羽时说:“一位破釜沉舟永往直前的灭秦功臣;一位光明磊落具有巨大人格魅力的千古义士;一位面临乌江绝境毅然自刎而绝不肯苟且偷生的壮士;一位被中国老百姓两千年来不以成败评价的历史人物;一位襟怀坦荡失败得令人扼腕叹息的本色英雄;一位中国艺术史上不朽的艺术典型。旷世英雄的千古传奇,刀光剑影的政治较量。军事天才的凄美爱情,英雄末路的悲怆选择。一场刀光剑影的政治较量;一段英雄美人的爱情传奇;一个盖世英雄的千古悲剧。”这样的优美表达展现了他深厚的经典阅读功力。
经典有相当一部分是这些人物在艰苦及屈辱的环境中形成的心灵作品,不平凡的经历促使形成“惊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读司马迁需要读他的人生,他是怎么在这个时候写出来这么一部伟大的《史记》。再一个读王羲之,《兰亭集序》是其代表作,读王羲之的人生,他是铮铮铁汉。读霍金,霍金22岁得了渐冻症,只有三个手指头管点用,他硬是用三个手指头敲成了一个科学家,所以要阅读霍金的人生。
以上是澳门新葡游戏网书的一些看法,从书的起源、发展到认识,再到如何阅读,探索书在我们生活中的巨大作用。人类只有从书中不断吸取知识营养,通过书的桥梁到达宇宙的彼岸。
校对|初令伟
编辑|梁嘉韵
初审|詹尚青
复审|杜伟利